學員故事
這是一個新時代媽媽蛻變的故事。
從身負重債到年入十萬,從起早貪黑苦累病到有一技之長傍身,在我們憑雙手掙來更好的生活時,最應該感謝的,是當初那個做出正確選擇的自己。
生存路上的刻骨銘心
她叫張玉梅。
一名普通的農村婦女,49歲,2個孩子,8萬負債;3畝葡萄園,20畝田地,1個早餐店,全部由她一人操持。
幾次累暈倒在樓梯口,連自己什么時候醒來的都不知道;胳膊累得穿不了衣服了,她也不敢停下。
為了生活,她做過臨時工、家政服務、鐘點工、住家保姆;修過地鐵,爬過人字梯,走過高架,刮過玻璃。
來到杭州的第一年,下了三場雪,可她連件棉襖都不舍得買。積勞成疾,她天天咳嗽,一咳就是幾年。
就是這樣起早貪黑的干活,張玉梅的生活也依然看不到希望:
臨時工每天200元的工資,除去自己生存,還要供兩個孩子上學讀書、給孩子生活費,剩下的還要償還家里債務。
生活何嘗憐憫過任何一人?何況是身無長技的張玉梅。
談起這段日子,張玉梅只用四個字來形容:滿身傷痕!
艱難求學路
這樣日復一日地辛苦下去終究不是辦法,張玉梅亦師亦友的護士長常告訴她:要學一些能攥在自己手里的東西,以技能養身。張玉梅一直記在心里。
偶然一次機會,張玉梅在網上看到家嘉母嬰月嫂培訓中心的招生信息,這就好比在她心里開了一扇窗,豁然開朗,她恨不得立刻報名去學習。
可幾千元的學費對于當時的張玉梅來說,是一個天文數字。
于是張玉梅又在杭州找了一份住家保姆的工作,一邊接觸母嬰服務行業,一邊攢學費。
三個月后,她終于攢夠了學費,張玉梅還記得,那一天是2020年5月17日。
可就在她要騎電動車去家嘉母嬰上學時,女兒打來了電話,要8000塊錢。孩子在張玉梅心里是第一位,她只好把辛苦攢的錢給了女兒。
張玉梅說:
拿不出來錢的心情,只有我懂。為了湊齊學費,我借了六千塊,剩下的錢是刷信用卡交上的,分三次才交上學費。
懷疑、堅持、蛻變
初在家嘉求學時,張玉梅退縮過、放棄過。
和她一起的是兩個90后學員,張玉梅說,看見人家都能很快做好筆記,而自己每天寫作業都要寫到12點以后,真的懷疑自己。
那時候,張玉梅滿腦子都想把學費退了,這樣好歹手里還有錢。
但她說:
既然來了,選擇了,就是跪著也要走下去,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。
硬是咬牙堅持下去了。
在家嘉母嬰,改變命運
7月31日,張玉梅提前完成崗前培訓考核,奔赴杭州師范大學附屬醫院臨床實習。
實習不到一個月,她在臨床上走了第一單。這是個低價位的單子,但張玉梅分外珍惜這次機會,無論錢多少,她都用心去做。
第一單圓滿結束,客戶給張玉梅送來了一面錦旗,她是家嘉母嬰駐杭州師范大學附屬醫院的第一個獲得錦旗的月嫂。
張玉梅的生活在一點點地發生改變,
去年兒子高考的時候,她給孩子們的房子交付了首付,雖然大部分都是借來的錢,但她說有了技能,有了還債的底氣。
她給自己的網名改成“新時代媽媽”。孩子們用功讀書,她安心工作。能保障一家人的生活,這個普通的農村媽媽身上蘊含著溫柔堅強的女性力量。
張玉梅說:
“這一路走來,不再迷茫,不再悲傷。感恩的心,感謝家嘉母嬰恩師們的教導,我會一如既往地努力前行,不斷地更新自我,做一個足夠有能量的母嬰護理師?!?/p>
相關文章
一個普通月嫂的14年,看她是怎么逆襲的
家嘉母嬰為想要拿高薪的月嫂準備了技能提升課,包括:高級母嬰護理師、催乳師、小兒按摩師、早教師、產后康復師、育嬰師等等。并且按照國家高校教師標準打造講師授課規范與師德風范,使講師具備高校教師職業素養。強...
學員趙喜蓮 | 人生就像向日葵,越努力越幸運
趙喜蓮形容自己的人生就像向日葵,迎著朝陽冉冉升起。 在來到家嘉之前,她從小學徒做起,到擁有自己的工廠,買了自己的房子,但一夕之間工廠資金斷裂,被迫負債的她不得不從頭來過。...
母乳喂養32期我們畢業了
首先我要說的是感謝我這次正確的選擇,我選擇了學習月嫂,選擇了我們家嘉母嬰。在家嘉這個大家庭我感受到了老師專業的知識,同學們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。老師的認真講課,同學們的互助互愛。在這...